top of page

蝴蝶机的发展历程

在我们玛卡星,因为技术和材料条件的限制,屏幕必须对折过才能通电,因此我们的所有手机都是蝴蝶机,也就是你们的折叠屏。

为了掩饰折痕,蝴蝶机普遍会采用花纹复杂色彩鲜艳的对称图像来作为壁纸,比如蝴蝶,蝴蝶机的名称也由此而来。

当然也有另一种广受欢迎的产品形式,是竖向折叠,折叠之后,产品的尺寸更加小巧紧凑,外形也更加优雅,一般会采用横着的树叶作为壁纸,正中心的叶脉正对着折痕。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叫他蝴蝶机,而不是树叶机,很显然是因为蝴蝶机这个名字更加好听吧。


虽然我从未觉得折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,却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关于传说中的直屏手机的研发进展:科学家们成功点亮了一块未经折叠的0.5寸屏幕,虽然它在20秒之后就永远熄灭了,但是直屏手机是可能存在的。


我们的一代代科学家工程师呕心沥血,只想制造出手机的终极形态,传说中的unibody一体直屏:坚固、极简、防水、轻量。网上也早已流传出无数这种手机的设计图和谍照,但都被证实只是一些拙劣的p图。

不少人认为unibody是一种伪需求,他们的论点也很合理:采用折叠结构可以在有限的体积中放入更大的屏幕,因此会有更好的灵活性;没有人会在雨中使用手机,所以防水性能不重要;折叠铰链有种精巧而复杂的机械结构的美,unibody就是纯电子产品,造出来也没有灵魂;现在折叠技术已经很成熟,即使是双层也可以做的很薄…


关于一体机的理想主义和折叠机阵营的论战持续不断,但研发却从未止步,大多数人,包括我在内都清楚地意识到——一体直屏才是未来,unibody一体机一定是可以实现的,甚至在我的脑中,也已经形成了它的形象。它圆润的机身不到6寸,可以一手掌握,轻薄精致如同一块美玉,它的诞生就是数码产品史上维纳斯的诞生。


这个美人不再需要使用蝴蝶、树叶这些具象的对称拟物来作为壁纸,而是可以尽情使用抽象的流动的色彩来展现这块完美的屏幕。只要可以去掉蝴蝶机里面的铰链,机身内部就可以有更多空间,可以加入更大的电池,更细腻的震动马达,更强大的相机模组,也不再需要经历频繁的将手机打开和合上的过程了。

当1phone发布的时候,所有人都为它的美而震惊,没错,这是历史上第一款直板屏幕手机,有着5.5寸的广色域屏幕,可以一手掌握的机身,IP68级的防水,通过了严格的跌落测试,有史上最好的相机,续航水平也远超同时代的蝴蝶机,厚度更是只有8mm。伴随着1phone发布的还有1OS系统—只为一种屏幕规格设计的精简、稳定、优雅的操作系统。


从此不再有复杂的铰链结构,不再有形态变化,而是纯粹可以一手掌握的形态,即使仅是让屏幕从残次品般的折叠形态变成完美无瑕的一体屏,都是无人能抗拒的诱惑。


不是蝴蝶机,更不需要什么副屏,1代表了一体化、一块屏幕、一种形态、一种极简的、独一无二而特立独行的态度。


当我看到它的时候,我就知道折叠屏的时代结束了。


几年后我才终于有钱购买人生第一台unibody直屏手机。在我开始用直屏手机之后,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理想的体验——我不会纠结使用外屏还是内屏,不需要经常将手机打开合上,它唯一的那块屏幕只要一触就能亮屏,时刻都在那里。我的裤兜轻松了不少,也没有了原本的续航焦虑,因为这个屏幕是如此简单,造成1OS系统是如此稳定,我也从没遇到过适配上的Bug。

一开始,也有人对此冷嘲热讽,说每天带着屏幕这么小的手机出门是找罪受,不展开屏幕没有仪式感,没有了分屏用不习惯,从我明白这些人大多是买不起直屏手机,从未体验过直屏简单纯粹的快感,对美好之物的嫉妒使他们充满攻击性,变的难以沟通,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会拒绝接受。


后来直屏手机的尺寸越来越大,直到有一天,甚至大到了和展开的蝴蝶机内屏一样大的地步。

不仅如此,这部超大手机还支持带压感的手写笔,平时不用的时候还可以吸附在手机侧面,让这部手机同时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日常记录本,价格甚至比小尺寸手机还便宜,让所有大屏爱好者都为之疯狂。


讽刺的是这部超大屏手机却有截然相反的名字:1pad mini。据创造它的公司说,未来他们还打算出尺寸更大的pad,而眼下的这款只是其中的最小号。


再后来,直屏的成本越来越低,几年后就降到了和蝴蝶机相同的水平,到了这个时候,由于人们的使用惯性,蝴蝶机依然有相当的市场,还是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;《洗净铅华,我发现蝴蝶机才是最完美的手机》,打开之后就是1pad mini关上之后就是1phone,难道这种正在不断被市场淘汰的蝴蝶机不正是手机的完美形态吗?至于什么防水、耐摔、折痕、厚度、重量、相机…仔细想想这些东西真的重要吗?


更有人声情并茂地表示,折叠铰链的交互充满温度,打开和合上的过程就像翻开一本书,其中有直屏机所没有的人文关怀。就像机械表没有被电子表淘汰,而是成为了奢侈品一样,蝴蝶机也不会被淘汰,相反在未来还会成为一种奢侈品,成为身份的象征。

各种“现在你对折叠屏爱答不理,明天折叠屏让你高攀不起”的说法也甚是流行,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博主收了钱搞的推广软文,日常自己用的都是1phone加1pad。


只有很少的时候,我还会怀念折叠屏能够装进裤兜的大屏,以及展开一瞬间的惊喜感。不少喜欢复古的年轻人也会将蝴蝶机作为一种新风尚,更多时候则是中老年人舍不得换手机,但我明白蝴蝶机将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,它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

在最后的时光里,不断有厂商做着苟延残喘的尝试:折痕小到看不见了,可以做日常生活防水了,折叠厚度快和直板手机差不多了…但这些尝试都无法挽回蝴蝶机的颓势。蝴蝶已经飞走了。


后记

这是一篇关于思辨设计的尝试。《speculative everything》(虚设一切)是Dunne和Raby所著的关于Speculative Design(思辨设计)的书籍,简单来说,思辨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假想情境或环境,提供一个全新的参照视角来看待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(我其实更愿意将其译为“虚设设计”或“设想设计”)。


第一次用折叠屏手机的时候,我感到惊奇甚至有点喜悦,毫无疑问的,我意识到便携大屏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概念,将常规手机折叠到更小的尺寸也似乎让手机更精致了,但我对折叠屏手机却从来没产生过一点渴望——想尝试只是出于体验目的,而不是觉得它美,或者想将它作为主力机来使用。


即使折叠屏可以完全看不到折痕,我也不可能喜欢上它的,就像我永远不可能喜欢妙控键盘,我不喜欢多模态或多模块的产品,而更喜欢形态单一纯粹的电子产品(iPad,手机),相比Mac pro我也远远更喜欢简单的iMac一体机。我不认可折叠会是未来这样的说法,因此现在厂商在折叠上的尝试,在我看来很难说是有价值的创新。


我其实非常喜欢折叠屏手机在展开之后的尺寸:7到8寸的超窄边框,就像一个边框极限缩窄的iPad mini。我想任何人都不应该在还没体验过iPad mini之前买折叠屏。手机加iPad mini对比一般折叠屏,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。


设计就是寻找正确交流方式的过程,我开始想象,如果地位颠倒,在另一个假想世界里,折叠是一种无奈的常态,而直屏技术是一种技术创新,折叠会被直屏淘汰吗?如果折叠屏的价格和普通手机差不多,我会选择折叠屏吗?我觉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

7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